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以下簡稱牧醫所)培育的中畜五指山小型豬近交系通過了中國實驗動物學會實驗動物資源鑒定與評價工作委員會鑒定,被認定為中國實驗動物資源,入駐國家實驗動物模型資源信息平臺。
近期,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熱情歡迎神舟十五號乘組入駐“天宮”。兩個航天員乘組的首次“太空會師”,標志著中國航天科技發展邁上新臺階,背后也體現了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作用。
美國萊斯大學科學家通過使用植入式“藥物工廠”,阻止了小鼠的晚期癌癥,而且這種新療法只需幾天就能生效。該研究已發表在《臨床癌癥研究》上。
4月23日上午,“TD DATA全器官超微結構病理數據庫研討會”在中關村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舉辦。會議邀請了20余位生物醫藥行業專家圍繞“超微結構病理圖譜構建與3D打印技術助力藥效評價新變革”,探討建立人腦、動物超微結構病理圖譜的可行性,以及TD DATA生物3D模型與組織類器官3D活體打印之間的關系,旨在深度開發、挖掘數據庫的應用領域,助力新時代藥效評價及腦科學研究。
2022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日前落幕,簽約總投資達325億元。近年來,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從2019年的3833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7617億元。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6166億元,同比增長4.6%。
微生物耐藥是目前全球公共健康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近日,國家衛健委聯合教育部、科技部等13部門發布《遏制微生物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22—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既回應國際國內關切,又對包括細菌耐藥在內的微生物耐藥進行統籌考慮。
美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基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分子的實驗性通用流感疫苗,在動物試驗中,這款疫苗可誘導小鼠和雪貂對所有20種已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毒株產生抗體反應,為開發通用流感疫苗帶來新希望。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科學》雜志。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日印發《“十四五”中醫藥人才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人員總數突破100萬人,中醫藥健康服務相關人才數量穩步增長,基本滿足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
本報訊 2022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昨天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拉開帷幕。市委書記陳吉寧出席開幕活動并啟動2022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分別致辭。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為中醫藥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現代科學已經進入量子力學與相對論階段,醫學卻還停留在經典力學階段。”在日前召開的中國醫學基礎學科發展大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指出,受當前人類對機體和疾病認知水平的局限,很多醫學問題難以從根本上獲得突破,基礎研究要從“預見性”的高度加強科研。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醫工所)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研究中心儲軍研究員課題組研發了在活細胞內具有12倍熒光變化的高性能基因編碼的環磷酸腺苷(cAMP)綠色熒光探針(G-Flamp1)。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8月2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共十八大以來衛生健康科技創新與醫學教育工作進展成效。據國家衛健委科教司監察專員劉登峰介紹,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科技創新從五個方面助力中國疫情防控。
6月10日,在第十四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2022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同時舉行。500多位全球生物醫藥領域頂尖專家學者和行業大咖線上線下云聚廣州國際生物島,把脈新形勢下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動向,共謀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在國家衛健委9月23日舉行的“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我們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胡強強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中醫藥事業穩步發展,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中醫藥的傳承、發揚和創新因為現代科技的融入迎來了新的機遇。
2022年9月17日,《醫學實驗室真空采血管性能評估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在上海正式發布,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主委及多位檢驗醫學專家共同參與了本次共識發布。
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健全公共衛生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守護人民生命健康進行了系統總結和部署。
生物醫藥產業是將現代生物技術與各種形式的新藥研發、生產,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相結合形成的重要產業,推動其科技成果轉化對我國實現科技強國和健康中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